内容摘自网络
一定要带的:
U盘、移动硬盘、USBHUB、耳机等等(这种小件电子产品在澳洲的价格很高)
枕套,被子和床单(如果住homestay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带)
女生生理用品(澳洲的卫生巾真的很难用,当然也可以开始习惯使用卫生棉条)
家居拖鞋(如果不想在家里光脚或者穿着人字拖,还是带上一对吧)
多带春夏秋装,冬天衣服厚度适中的即可(真心觉得澳洲的冬天并不冷)
有英文说明书的药物(中成药也可以)
本子,这个强烈推荐自己在国内买好,本子买10本(不要问为什么,国内一本本子普通的7 块8块就可以搞定,这里却要7 、8$,如果你是土豪,请随意)
笔,黑笔蓝笔等各带两盒、三盒自己看着办,够用就行(一个道理,这里一支笔要超过2$,土豪请随意)
还有铅笔橡皮和铅笔芯(铅笔最贵,一支从2$到5$不等,笔芯一盒2$,也就十根吧,而且还是made in China!好的,还是土豪请随意)。
一定不要带的:
电饭锅、碗和杯子等厨具(在TARGET或者K-MART购买非常方便)
枕头(非常浪费行李箱的位置)
凉席等编制物品(运气好能够通过海关检查,但是运气不好或许要被收取高昂的检测费,还不能丢弃,朋友血的教训)
食物(虽然一般海关都能够网开一面,但是首次赴澳还是不要带为妙)。
尊重私人空间
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,又有东方人的矜持。他们兴趣广泛,喜欢体育运动,如冲浪、帆板、赛马、钓鱼、地滚球运动、澳式橄榄球及游泳等都有众多的热衷者。
澳大利亚的文化中,强调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,注重私人空间。一些在国内看似无心的行为,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很可能成为一种无礼与冒犯。
转换思维模式
谦逊含蓄与直截了当是中国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差别之一。
在学习方面,中国留学生与当地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。“中国学生比较善于综合性思考,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问题;而澳大利亚学生更善于分析性思考,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批判性思考,注重从细节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
另外,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顺着老师的讲解听下去,而澳大利亚学生就会从主线发散出很多其他问题,彼此之间还有逻辑性。这需要自己有意识地锻炼。”
牢记中国驻澳洲使领馆、当地警局、主要华人团体等联系方式,以便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寻求救助。
遇到主要的中国节日,中国驻澳洲使领馆、主要华人团体、留学服务机构也是留学生的欢聚场所,与这些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无论对自己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限于澳洲法律规定,寄宿家庭必须具备相应的住宿条件与生活所需设备;房主大多是当地人,对于了解澳洲社会与文化、提高英语沟通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。
寄宿家庭多半是在学校附近,几乎所有的家庭均与学校签署有合作协议,因此若有问题也可请学校老师来帮助协调解决。
关于公交价格大家到了之后可以自己看,每个州有不同的公交价格体系,我就不一一列举了,不过价格是按照跨区来算的(一个城市分成1,2,3,4,5……区,跨的区越多,价格越高。墨尔本都市区就划分1区和2区,如果跨区是按照1区的价格来收),澳洲的公共交通是很贵的,真心很贵……
办公文具,家电数码,电玩电子产品可以去Office works,清仓时候还是相当便宜的。主流电子产品什么的还可以去 Harvey Norman或JB HIFI。 HN相对贵一些,他家的定价在标签上,基本上要砍掉四分之一还可以再让价;JB的店多,价格也还好。买家具就去宜家IKEA。每个城市应该都有一个的,简单的家具在Kmart里也有,不过当你在IKEA里消费满一个数字的时候他才会给你送货(具体多少我不知道,我没买过那么多东西)。
想要找到part-time,可以看local的报纸或者网站,学校或者社区的信息栏,但是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朋友介绍。建议同学们,不要一开始到澳洲就打工,还是以适应学校学习为重,等到适应当地生活并且有一定人脉了再做一些兼职来赚赚零花钱。
学习好英语并充分灵活运用对未来的求学之路将格外重要。如果在出国前安排英语培训课程,建议最好是参加全外教授课的课程,不仅会最大限度锻炼听说能力,还能从外教教学方法、学习安排、成绩评定、课堂气氛中提前感受一下国外院校的教学模式,对出国后的学习很有帮助。
课程学习难易程度提前晓
澳洲留学申请在选择专业时,你对所选专业的入学要求多加考虑。一些专业如医学等很难申请。有些专业如工科要求你预先学习一些相关课程。因此,选择专业时,你必须考虑到你的学术历史及先前的学习基础。
赴澳洲留学还需要考虑到所选专业的难易程度。一些专业对学生要求很高,比如说医学。其他的专业如教育和法律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英语水平。如果你能够应付所选专业的技术深度或者达到所要求的雅思水平,你就能够很快地做出正确决定。
预估就业前景
很大一部分人留学动机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及更大的回报。首先要考虑的是你对何种职业更感兴趣。其次,由于澳洲和中国对于不同职业的就业需求以及就业前景完全不同。所以你应该了解澳洲和中国对于不同职业的就业需求数据,以此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选择,你最好同时关注中国和澳洲的就业市场。